衛生保健


標題 發佈日期
兒童保健 2021-10-28

 口腔保健

如何預防學齡前兒童蛀牙?
1.家長應每3-6個月帶子女前往牙科接受口腔檢查。

2.提供適當的潔牙用品及環境,督促兒童確實點心後漱口,餐後、睡前潔牙及使用牙線的習慣和觀念,監督是否刷乾淨以預防孩童惰性,並與孩子共同刷牙,培養和諧的親子關係。

3.適當使用氟化物,如每週能施行一次含氟漱口水,並對已長出恆齒(大臼齒),學童作齒溝隙封閉或塗氟。

4.攝取均衡營養、少用高糖黏牙食物,減少不當飲食。
 
含氟漱口水如何使用?
1.口腔保健推廣使用的為含0.2%氟化鈉(NaF)1000ppm。

2.使用方式:每週一次、每次定量10cc,用力漱口1分鐘。

3.漱完後30分內不可進食或飲水,也不需要用清水漱口。

※漱口時機:建議選在餐後潔牙後或睡前使用。
 
含氟漱口水如何使用才安全?意外吞食時應如何處理?
1.含氟牙膏:6歲前之孩童,應由家長幫忙協助潔牙,並將多餘牙膏漱掉,避免吞食。

2.含氟漱口水:易吞食,應使用在會控制漱口及吞嚥動作的5-6歲以上之學童。

3.可先給予牛奶或胃乳等以減少胃腸之吸收或催吐,並送醫診治。
 
乳牙的功能?
1.咀嚼食物,提供發育。

2.發音及美觀。

3.誘導恒牙萌發及維護齒列空間。
 
乳牙的蛀損會影響永久牙的生長排列嗎?

聽力保健

幼兒聽力障礙的發生率

約有1/1000的嬰幼兒出生時為重度聽障。

另外約2/1000的學齡前兒童罹患輕度或中度聽障。

小孩子的感冒,很容易併發中耳炎(接近70%~90%的學齡兒童均罹患過中耳炎),並且可能因此引起波動性輕度的聽障。

 
聽覺器官的簡單介紹

耳部構造由外耳耳廓進入外耳道後,接著的是中耳耳膜(鼓膜):中耳腔內有三塊聽小骨,分別是槌體、砧骨及鐙骨。鐙骨接觸到內耳之卵圓孔,聲音由此傳入內耳。

內耳的構造可分為二大部分。耳蝸部分司聽覺,前庭半規管部分集合成前庭神經,此二神經再合走在一起形成耳蝸前庭神經,就是第對腦神經,由此再走入腦幹的聽覺神經核,接著上達大腦的聽覺中樞。聽覺中樞的主要區域在大腦的顳葉。故耳朵只是用來傳導聲,最終仍須靠大腦聽聲耳。

所以,當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及腦聽覺中樞的任何部位有病變時,均會造成聽力障礙。

兒童聽覺器官介紹

 
幼兒聽力障礙的症狀及分類

幼兒聽障可分為傳音性聽障(即外耳、耳膜、聽小骨部分之障礙)及感音神經性聽障(即內耳神經以內之障礙),及上述兩種之混合型。

1.傳音性聽障(即外耳、耳膜、聽小骨部份障礙)症狀:

兩耳傳導性聽障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及些微程度的語言障礙。

(1)先天性傳音聽障

唐氏症(易罹患中耳積水)Treacher&Collins二氏症候群,可導致中耳傳音障礙,另外伴有耳廓畸形及部顏面骨之發育不全。

(2)後天性傳音聽障

如耳外傷、耳道異物、耳垢及中耳炎等。其中以中耳炎、中耳積水最為常見。

2.感音神經性聽障(即內耳聽神經以內之障礙)

症狀:

兩耳感音神經性聽障會導致言語遲緩、與別人溝通不良、學習能力低下等。

單耳感音神經性聽障,雖然有一隻耳朵是正常的,亦會造成學校成績不良。

(1)先天性遺傳

如甲狀腺功能低下之呆小症,除了聽障外,尚會有智力不足等情形出現。
(2)懷孕時之子宮內感染

影響比較大的是母親懷孕的前三個月,最重要的是德國麻疹。其它如梅毒、巨細胞病毒等亦可致感音性聽障。

(3)胎兒出生前後的因素

胎兒出生時缺氧、黃疸過高、早產兒等均易併有感音性聽障。

(4)後天感音神經性聽障

A.感染性:如腮腺炎、麻疹、細菌性腦膜炎或中耳炎的後遺症,皆可導致感音性聽障。

B.自體免疫性:常造成兩側不對稱之漸進性聽障。

C.外傷性:車禍耳部外傷、或耳部手術之後遺症所致。

D.藥物中毒:如胺基酸醣類抗生素、紅黴素、鏈黴素等。

造成聽力障礙的高危險因子

◎父、母親雙方是否有聽障之家族史?

◎母親懷孕期的前三個月內,有沒有感染過像德國麻疹、感冒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

◎出生時體重是否小於1500克?

◎出生後是否有過黃疸病史?

◎出生時是否有缺氧現象?

◎是否有過細菌腦膜炎的病史?

◎檢查頭頸部是否有過先天異常(如小耳症、外耳狹窄及顏面骨狹小等)?

◎眼珠為監色,額頭有白色頭髮者。

以上這幾類嬰兒較易罹患先天聽障,應該接受聽力篩檢。

幼兒聽力障礙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正常幼兒出生時,其外耳、中耳及內耳耳蝸均已成形:亦即出生嬰兒即有聽力。另外,就大腦的聽覺中樞而言,可分為第一級、第二級和第三級。其中第一級及第二級的腦聽覺中樞位於腦皮質的顳葉區附近,在出生時即已發育完成,但第三級的腦聽覺中樞是出生後,受後天環境中聲音不斷的刺激,到了三歲左右,才大致發育完整。

反過來說,過了三歲以後,腦的可塑性(Plasticity)逐漸變差,所以先天性聽障的小孩,若能及早診斷與使用助聽器復健,他的第三級腦覺中樞便得以發育;反之太晚治療時,效果自然不好,發展出正常聽語的能力就不容易達到理想的程度。

所以,幼兒聽障若能夠得到早期診斷以及適當的治療、復健,便有可能改善他的語言學習以及和別人溝通的能力,和父母及家人的互動關係會獲得改善。入學後接受教育的狀況也會比較正常,將來進入社會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健康、獨立的人。

 
若家中幼兒有以下症狀,儘快帶到醫院接受聽力檢查

☆說話時漏掉一些音或不標準,如”雞”唸成”一”,”鞋子”說成”椰子”等。

☆上課不專心,常答非所問。

☆與同年齡兒童相比,語言能力明顯落後。

☆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或發呆。

☆只能作一些較簡單的指令,如”起立”會做,但”你去幫老師拿掃把來”就似懂非懂。

☆遇有突發之強大噪音時,他不會被嚇倒,或反應較慢。

☆已經滿三歲,還不會說完整的句子,如”媽媽,我要吃糖果”說成”媽媽,糖糖”。

☆常常要求你再說一遍。

☆有時聽得懂,有時似乎聽不懂或不清楚。

☆背後叫他,較小的聲音(或較遠的距離),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視力保健

護眼行動六招式.doc

護眼行動六招式.pdf

視力保健:真愛眼睛從小開始

如何防治學齡前兒童-視力異常?
眼睛是靈魂之窗,近視發生年齡越小,加深速度越快,視力保健應從小做起。

1. 避免太早教導幼兒寫字,過度使用視力(如電視、電動玩具不要玩太久,連續閱讀時,每30分鐘休息5-10分鐘)。

2. 減少近距離閱讀,保持正確姿勢(30-40公分距離)。

3. 攝取均衡營養(維他命A,B1,B2,B6,C,Ca)。

4. 充份睡眠及適當運動(至少8小時睡眠)。

5. 良好照明環境(從左後方照射亮度約300-600米燭光)。

6. 多接觸大自然(開拓視野)。

7.定期檢查視力(每半年1次)
 
如何發現學童斜視、弱視?
1.斜視:嚴重者可從外觀看出兩眼視線不一致,如怕光、瞇眼、歪頭、斜頸。

2.弱視:正常的視力發育三歲時約0.6,六歲時可達到1.0,若因任何原因使視力發育受到阻礙就會形成
 
如何發現學童眼睛有問題?
1.看電視時容易瞇眼、斜眼、歪頭、斜頸或低頭看,並常有揉眼或皺眉頭的習慣。

2.看東西時會拿的很近,注意力不集中閱讀時常看錯行,或倒著看。

3.眼睛會怕光、流眼淚、不斷眨眼、或長期眼紅、對光線敏感或眼睛會向內或外翻。

4.不喜歡用眼力專注的工作,當需專注時會用手遮眼或感到浮躁不安、易怒或緊張。

5.常抱怨頭痛特別在眼睛部份或噁心。

6.心不在焉常做白日夢行動笨拙眼和手的協調力差。
 
如何檢查學齡前兒童視力?
請實施護眼行動-大家一起來

1.善用健保權利攜帶幼兒至醫療院所眼科醫師檢查。

2.應在4-6歲先做視力篩檢(NTU立體圖測視及視力表檢查)。

3.幼童斜弱視若不及早發現及矯治,6歲以後則難復原造成終身遺憾。

4.宜蘭縣衛生局擴大服務範圍在各衛生所設立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門診,供社區內5足歲-6歲未就學或未立案園所之學齡兒童檢查。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眼睛問題有那幾種?
斜視.弱視.屈光不正(包涵近視.散光. 遠視.不等視.. ).砂眼…等等。

 

幼兒事故預防

如何教導學童發現有人觸電時應該怎麼辦?
※教導馬上關掉電源。
 
如何避免發生幼兒燙傷?
一、家中熱水瓶、電熱器、電熨斗、電磁爐等物品應放置於幼兒無法使用或玩弄的地方,以免幼兒遭燙傷。

二、熱水器應選擇有控溫裝置,浴室熱水管放出之熱水應調控在55°C以下,或浴缸於洗澡時應先放出冷水再放熱水,以免導致燙傷。

三、家中有六歲以下小孩客廳、餐廳之餐桌應避免使用桌巾,並勿放置熱水杯子,以避免家中幼小兒童因好奇而拉桌巾遭燙傷。

 
事故傷害可防制嗎?
※可以。

預防勝於治療,居家事故傷害(例如:燒、燙傷、滑倒、撞傷..等),可經由改善居家環境設施與物品選擇(例如:裝插座保護蓋、防滑墊、藥品的放置、洗澡應先放冷水,後放熱水)要事先預防。
 
學齡前兒童-活動力大,好奇心強應如何防制事故傷害?
1.教導學童危機應變處理能力(例如:火災、地震、陌生人的來訪..等及技巧示範,並建立保護自己的責任觀念。

2.家庭及托兒所、幼稚園教室及遊戲間…等,應有良好設備、並定期 保養教具玩具等預防發生危險。
回前一頁 最後更新日期:2021-10-28 1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