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與答(FAQ)


標題 發佈日期
老人跌倒常見的危險因子有那些? 2014-08-22

(一)社會人口學因子 1.年齡:老人跌倒的風險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2.性別:年老女性跌倒的風險大約是男性的兩倍。 這可能是因為年老女性留在家中以及做家事的時間比男性多,故在家中跌倒的風險較高。年老女性視野依賴性增加,體能降低,誘發肌力收縮速度減慢。 3.種族:高加索人老人跌倒的盛行率比蒙古種人高。非洲裔美國人跌倒的風險較白人低 23%。跌倒風險的種族差異可能與文化或健康狀態的不同有關。 4.獨居:獨居老人跌倒的風險較高乃是因為其中大部分是年老女性。 5.住於機構:住於機構的老人跌倒的風險較高,亦較常跌傷或發生骨折,其平均發生率約每年每床1.5 次跌倒, 大約是社區老人的三倍,而住醫院的老人跌倒的風險則介於住於機構的老人與社區老人之間。 6.其他如有跌倒史,缺乏運動,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DL)或/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IADL)失能,自評健康不佳,害怕跌倒等也是跌倒之危險因子。 (二)身心功能、疾病與用藥 1.移動能力:步態與平衡 是老人跌倒的重要危險因子, 通常呈現在步態速度、變異性、步寬、移動障礙及軀幹定位錯誤。 2.疾病: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巴金森氏症、慢性呼吸性疾病及大小便失禁等均為已知老人跌倒重要危險因子。視力不良與老人重覆跌倒有關且與跌倒風險呈劑量相關。除了視力之外,其他如視野減少、對比敏感度受損及白內障等均與跌倒風險有關。雙眼視力、視深感覺及對比敏感度對於防跌所需之步態平穩及物體辨認非常重要。 3.藥物:研究發現一些藥物可導致老人的跌傷風險增加:例如抗精神病藥物; 胰島素; 麻醉止痛藥、抗痙劑、抗憂鬱劑; 抗精神病藥物、抗焦慮藥/鎮定劑。使用多種藥物可能增加副作用例如平衡失控或暈眩等。 4.生理失調及心智狀況等;例如姿勢性低血壓和跌倒的關係可能由於自主神經失調、藥物、體液流失或長期不動所致。有失智或憂鬱症狀者較易忽視環境中之危害而增加跌倒之風險。憂鬱症狀者跌倒風險較非憂鬱症狀者增加。 (三)環境因子 1.戶外環境:寒冷或酷寒的天氣、地面不平或照明不 足會增加跌倒風險。 2.居家環境:居家環境之潛在危害包括:照明不足; 牆壁亮度不夠; 地板潮濕、髒亂、太滑;地毯太小、磨損、未固定好;走道堆放雜物; 階梯無欄杆, 踏板模損、不平、粗糙。 建築設計忽略老人需求,可能危及老人安全。 (四)行為與環境互動:不安全的社區或居家環境與老人身體功能衰退有關,且可能與老人內在因子相互作用後,導致跌倒。因此,在老人跌倒後,除了審視其居家環境外,應更進一步瞭解老人與環境之互動方式:例如在浴廁轉身移位技巧不佳,在暗處避險不及或因分心而碰撞,或因鞋子與地板模擦力變化,以及環境友善程度不足,或對於環境不熟悉等。

資料來源:國健署

回前一頁 最後更新日期:2014-11-27 21:20:17